回复帖子
用户名:   *您没有注册?
密码:   *忘记论坛密码?    标题采用“回复:XXX....”
主题标题:  *不得超过 200 个汉字
当前心情
上一页 发帖表情 下一页
内容
高级设置: 签名: 回帖通知: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1/9/21 16:31:49)
--  作者:立群
--  

moonyuliang

意象是心理的象征呈现。象征连接的内容很丰富,解释和分析都只能说出其中的一二,总是寻找对应的解释和分析,会限制意识潜意识的自我链接和发展。

 

陈淑文

你记得来海豚湾的初衷吗?来后只是单纯的参与意象活动?你的心灵成长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所有的探索都有探险的成分,心灵国度的探索也是。心灵成长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不只一波三折。需要机缘、勇气、信念、耐心等因素。

治疗一个化脓的伤口,查看和消毒是必需的程序,揭开查看时,那痛楚与之前相比,会怎样呢?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1/9/20 18:50:10)
--  作者:陈淑文
--  
可是我觉得自从来海豚湾,接触这个多了之后,似乎更加难以掌控自己。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1/9/18 22:20:39)
--  作者:邺子
--  
我觉得对意象的内容其实不用分析的那么具体,但要定期做,持之以恒的做一长段时间,相信心理能量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1/9/18 18:49:30)
--  作者:moonyuliang
--  回复:(海豚湾)看得出楼主很用心地在学习,并将自己...

我不太理解你在6楼说的这句话:“还有很多人不断地希望自己的意象得到分析和解释,这些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不好。”你能解释一下吗?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1/9/16 15:38:04)
--  作者:立群
--  

温馨提醒:

个人自我意象体验低于3000小时、学习和使用意象对话技术低于5年者,没有督导指导的情况下,请严格按照朱建军博士的规定进行意象对话活动。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1/9/16 15:13:21)
--  作者:立群
--  

看到淑文说起平衡发展,我有点惊奇。这真是你的理念吗?设想一个所有人左右脑都平衡的社会,将会是怎样的呢?


平衡发展在人类社会、人体本身都是理想境界。十指天生有长短胖瘦因而承担不同的功能,若一样长,也许不需要十个。历史的进展和文明的进步让人们发现另一个境界更实在,那就是和谐。和谐社会里,人们各有所长,扬长避短、分工合作,社会将发展地更好。


朱建军博士对意象对话的不适宜之规,源于意象本身的多维、复杂、难以把握,怕初学者在对意象和原型所知不多,缺乏对潜意识的敬畏之下,随意进行对话,造成自我或对他人的无意识伤害。比如很多初学者看到树上长虫子就用杀虫剂喷杀,看到蛇就大打出手等等。


以我十多年来对传统文化的修习、对原型与意象家族的多方实际运用来看,我觉得越是形象思维发达的人(或爱幻想的人),越需要进行意象对话。


因为形象思维发达的人,他会不自觉出现很多意象,那些意象情境的呈现,都是潜意识的表达。某个人经常出现的某些典型情境,显示的是他内心世界的问题。如果他没有原型与意象常识,不熟悉象征,以现实的观念、方法、逻辑去理解和应对,往往使问题越来越严重,加之周围人的不理解和排斥,这样的人发展到精神分裂是可能的,也是非常令人痛心的。这种人,你不给他做意象,他自己天天、时时在做,在不断强化他的问题而不自知。我认为,给他多少的理性思维的指导,都不如先引导他明白自己那些莫名其妙的念头,因为那些是从心而发,不可遏制的。


在我接诊的个案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都是病程多年,被精神科诊断为精神分裂、严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在服药多年后仍不见效。我大多使用意象家族和与之相关的方法进行治疗,引导他们认识、了解、理解象征,以象征的眼光看待自己浮现的情境并了解生活真相,慢慢理清心理现实和生活现实,找回自信,从而恢复正常社会功能,获得心智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

 

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是身心投入的陪伴之旅,是两个心灵的美好际遇、同行和支持。快餐式文化和习俗熏染下的人,除非病重、悟性好,确难以付出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难以理解这种心旅。故有只度有缘人之说。

 

我提倡心理咨询与治疗以顺应和接纳为主,对来访者尊崇其个性,不蹈成规,量身定法,完善其为其自己。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1/9/13 20:55:18)
--  作者:陈淑文
--  
我认为意象做太多不太好,是针对特定的人群而言。记得初级班上,老师也说,对于有隐性精神分裂症的人是不宜做意象的。我觉得人的左右脑必须平衡发展才会健康,哪一方过度了,都容易引发问题。而意象体验无疑是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对那些容易混淆现实与想象的人来说是不是更不利呢?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1/9/13 15:19:09)
--  作者:海豚湾
--  

看得出楼主很用心地在学习,并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这是很好的。但你可能对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技术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帖子里写出了一些比较分析性的内容。

2楼说得不错。在4楼第二部分“我现在觉得这个看太多也不好”有点偏颇。主要在对心理现实和心理现实的分辨上。

 

意象是一种心理内容呈现的方法,是以象征的方式呈现的。意象对话技术是一门看似容易入门,但不容易掌握的技术。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师需要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比较多的知识结构,对原型和象征的深入了解和理解,对意象情境的深入体验和感知,才能融会贯通,把握好咨询过程。所以朱建军博士不赞成没有经过长时间培训和体验的人员为自己和他人做意象。因为意象呈现的情境都是心理现实,不是生活现实。很多人容易把它们混为一谈,还有很多人不断地希望自己的意象得到分析和解释,这些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不好。

 

我们的心理内容通过意象的方式呈现了,我们内在对自己的了解也就进了一步,心理也趋向健康发展。这是做意象的初衷。同一个情境,我们赞成隔一段时间做一次,每次的呈现都会有所不同,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也在一次次深入。这种了解,不是单纯的意识层面的了解,是潜意识与意识的相互沟通。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1/9/13 3:30:34)
--  作者:moonyuliang
--  
对啊,我就是容易幻想的人。不过我觉得还是没有关系的,一个月看一两次,不算多拉。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1/9/8 16:05:02)
--  作者:陈淑文
--  

我觉得用心去看就行了,不用总结

但我现在觉得这个看太多也不好,特别是对容易有幻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