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淑文
-- 叔本华的治疗----记11月21日心理沙龙
她们说我的人、我的文字给人很沉重的感觉。
我记住了它。
我在琢磨着这个词,沉重。它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回来后我又重新看了我写的文章。老实说,感觉没那么沉重啊。
昨天大家都很激动,我也跟着有些激动。来了几次,才慢慢觉得在融入团体,不再感到不自在。
我感觉到这几次的沙龙对我在慢慢地起作用。
待我细细说来……
昨天是我首次在团体第一个说话。当我说了这几天在看的《叔本华的治疗》勾起我对大学生活的回忆时,我仿佛又有些情绪在涌动。我说得还很不尽兴,还有好多好多的故事没有说。星期五当我看到最后,潘蜜对菲利浦说了:“我原本可以很爱你的……”那段话后,菲利浦再也抑制不住,冲出去强烈哭泣,那时我也抑制不住,跟着狠狠地哭……
我哭后突然想到我的老师,于是给她发去了短信:“老师,你好!我刚才看完《叔本华的治疗》时,突然想到你,想到你给我们带的小组辅导,特别是你对我说的每一句重要的话,我时常想起……”
过了一会,我收到她的回复:“很高兴分享到你的信息。知道你的好学、你的灵性让你当年深远拥有了一些感悟的精神财富。祝福你!”
我想她可能还没清楚我为什么发信息给她,于是再写了:“你的话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其实我今天的感觉很复杂,那本书让我不停地回忆起大学时发生的事情,以及当时所承受的精神痛苦。现在的我已不再喜欢当年那个陶醉在自我世界中而妄自尊大的形象,我知道当时你已看出我的“模式”,但你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看我,不知是否只是我的猜测。这种模式使我在咨询领域左右徘徊了三年,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想要改变:投入生活,投入人际关系。”
不料她说:“感谢你之前的‘模式’,将成就你成为一位心理明师。”
我感到很困惑,难道我之前的“模式”不存在问题,不需要改变吗?知道老师这几年都在学佛,后来她告诉我“顺其自然”。这个词我们都经常听,但是我在当时听到这个词时,突然像被点醒一样,我回想了我一路走来,感到这一切的发生似乎有它的“道”,好像我只能去感召,无法主宰。
不!不是的!人的命运怎能不被自己掌握?《了凡四训》里不是告诉我们命运是可以改变吗?以前我也喜欢算命,但自从接触佛法以来,就不再热衷了。
许许多多的问号在我心中一直挂着……
我说,看了《叔本华的治疗》后,觉得内心里有一些冲突得以整合。主要指的是文学、哲学、心理学、宗教。一直以来,这几方面的内容是我涉猎得较多的,但经常会“打架”。比如,我会觉得,做心理咨询与写作会有冲突,主要指的是写小说。因为写小说是我的梦想,我觉得它比做心理咨询还重要,似乎我的生命要通过它才得以完成。而做心理咨询师势必会改变我原先的很多特质,变得更客观、更理性,还有越来越少负性情绪,而越沉溺越容易有写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她们说的沉重吧。
但现在,这个冲突逐渐化解了。做心理咨询也会使一个人的感觉更加敏锐,对人心甚至周遭物理世界的觉察力越来越细微,这也是写小说所具备的能力。而且通过心理咨询,可以间接地经验许多人间悲剧,对人性的体察与领悟会越发深刻。
里面有好多句子一下子共鸣了我,也有好多文字让我豁然开朗,我决定要再读一次。
叙述了这么多从这本书引发的感触,其实是想让心底的话有一个安放的角落。
我也没想到在场有好几位成员会表示对这本书感兴趣,菊月甚至说她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找这本书来看。一时间我觉得我像是图书推销员,呵呵。
回到我们的团体。这一次比以往的几次都更热烈,整个下午都是围绕着新来的成员若尘提出的问题来展开,她肯定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轰炸”,炸开了她那根深蒂固的信念,在生命的历程中有这么一次大强度的冲击,相信在她以后的人生路上,还会时常想起今天下午的震撼。有谁知道,在一个平常的下午,在和煦的阳光中,会有一群人,带着成长的动力与对生命好奇,不可思议地连结在一起,不时安静倾听,不时真诚反馈,表达此时此地的感受。我想,在世界的另一端,会有人发出这种声音:“天哪!那一定是疯了!”
我记得LiLi在休息时跟我说,你的问题一定要去解决。我说我知道,带着问题生活。
我在想,每个人都是带有他的问题,即使是在顺境中长大的人,也会有他的问题。而事实上,没有完全的顺境,也没有完全的逆境。一切的判断都在于我们自己――对生命的诠释与认同。
我觉得团体越来越有吸引力了。每次结束后回来,我都会想起在这里发生的事,每个人说的话,以及我的反应。就像电影般地在我脑中重放一遍,回味无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22 16:00:3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