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海豚湾心理咨询论坛 http://www.stlqxl.com/bbs

海豚湾心理工作室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融合多种心理学术,以实践应用为基础,全面推动来访者心身成长为核心,提供如下服务: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团体心理培训与辅导,心理咨询师督导。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读书会三期——(读遇见未知的自己)

1楼
石头 发表于:2011/8/23 1:02:02
第七章到十二章的内容是整本书的重点,因此许老师决定,下一次读书会继续读这几章。

  在第七章(这个世界是什么组成的?—— 能量争夺战)里有这么一句话:“观察者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所以不同的人做出的实验结果是会有差异的。”yu联系到第八章(你所招引的人事物 —— 吸引力法则)开头美国一所中学做过的实验进行提问。实验是这样子的:两名老师被叫去分别教“放牛班”和“资优班”,并告诉教“放牛班”的老师“这个班的学生是资优生,要认真教”,但却告诉“资优班”的老师“这是个普通班,随便教就可以了”。一个学期下来,“放牛班”的学生成绩竟然比“资优班”的学生成绩要好得多。这个实验便证明了第七章里指出的那个实验结论。  许姐姐分享说,“这是一个双重身份。当校长(假设指定老师去教某个班的人是校长)是观察者时,老师便是被观察者;而当老师是观察者时,被教的学生便是被观察者。这就好像不同的咨询师请来访者做沙盘,来访者通过沙盘表现出来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虽然呈现的方式不一样,但根源是一样的。”

  在第八章谈到吸引力法则时,书中这样说:“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这个人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当小说的女主人公若菱发现了这神奇的吸引力法则后感慨说:“我们每一个思想都带着能量,偏偏我们的习惯就是胡思乱想。”柯医生对此有不少见解。

  yue分享说:“当我们有胡思乱想的意念时,可以先深呼吸,放松。因为我们所胡思乱想的东西要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所以,我们要学会活在当下。”柯医生不太赞同这位朋友的说法,她说:“这些所谓的胡思乱想,大多是跟我们的‘背景音乐’(详见第一章)有关。与其说转移注意力去想一些开心、积极的事物,不如将注意力放准在这些胡思乱想的事情上,察觉一下它的来源,并将它整理。”这时,梦蝶有特殊见解:“这‘胡思乱想’四个字,怎么听起来有点像是一种评判呀!‘胡思乱想’?什么样的思想算是‘胡思乱想’呢?”yu说:“我有一位朋友,他具有非常浓厚的艺术细胞。但不幸的是,他却告诉我,‘我整天胡思乱想。’我便注意他乱想的是什么。我发现,这实际上是他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必经之路。”许老师随后补充道:“许多艺术家、文学家,都是在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里,创作出独特的作品。他们不去评判和控制他们的思想,想什么是什么,让他们的思想自然、自由地发挥。”许老师用另一个角度分享这句话:“我觉得,书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浪费能量。意念是一种力,我们的意念会使我们的身体、情绪或环境发生变化。”这时,我说:“如果我们的胡思乱想所想的是一些不好的事情该怎么办?如何区分或定义不好的事情?我有一位朋友,他每次紧张就会肚子痛,除非有人开导他,否则他就会一直痛下去。”柯医生说:“因为在我们的肠胃里有一处神经,当我们的意念围绕着那些让我们紧张的事物时,意念的力量便使肠胃的神经触动,就会有疼痛的感觉。但是,如果这样时间久了,可能会患胃溃疡。”所以,这就解释了许老师说的,不要把能量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特别是不把能量消耗在使自己身体受伤害的事情上。

  在随后的第八章里,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话,他说:“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联结,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地向外索取,以获得能量。更糟糕的就是和我们的同胞们 —— 其他的人类,争夺能量。”他又说:“现代的社会像个杀戮战场,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试着夺取别人的能量。”

  许老师灵感一现,问我们:“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当你们跟某些人聊天时,你们会觉得很舒服?但是当你们跟另外某些人聊天时,你们却会觉得越来越累?”我们大家拼命地点头。ling更强调地说:“我经常遇到。”yu分享道:“我记得以前有时候会跟一群朋友出来聚会,围成一圈。通常,我是主持人。但是,我发现,我越来越累,越来越困。后来,我察觉到原来是有人在无意识地夺取我的能量。那个人是一个非常渴望被人肯定和支持的人。我想,我的能量都被他夺走了。”后来yu还开玩笑地说:“以后有聚会不叫他了。”

  在第八章的末尾处有这样一段话:“因为每个人能量的振动频率都或多或少不同,和你振动频率相近的人,就是你看得比较顺眼的人啦!”如此说的话,我们身边的人,都是我们吸引过来的;尤其是那些我们可以成为朋友的人,便是那些振动频率跟我们差不多的人。

  随后,我们探讨到第九章(巧遇旧识 —— 潜意识初探)的佛洛依德的冰山理论。在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资料:“大约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许老师说:“冰山理论是心理咨询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图片

 

  佛洛依德借用冰山的象征来描述我们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状态。浮在水面上的、我们能够看得到、意识得到的,是我们的意识;而沉在水面下的、我们意识不到的,是我们的潜意识,或叫无意识。并且,意识和潜意识的比例悬殊得惊人。意识占了1%到5%,而潜意识占的是95%到99%。换句话说,我们对我们自己的认识,通常最多也只是到5%,而一般情况下是只有1%。

  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奇怪的行为,或者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实际上都是潜意识在表达些什么。这些行为举动背后,一定是要满足潜意识里的某项需求。然而,这样的行为举动,当事人或是当事人周围的其他人,可能没有办法知晓是意味着什么。所以,我们若要认识自己,便要让自己的一部分潜意识意识化。这就是涉及到第十一章(命好不怕运来磨 —— 潜意识中的人生模式)里老人说的一句话:“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我们先要努力地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我们离真我也会越来越近。”

  这一次,我们没有办法把第七章到十二章的许多内容都探讨到,就只能具体分享到第九章了。最多也只提及到第十章(当灵性与科学相遇 —— 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里有关“胜肽”的一些生物学理论,那是一种有关使我们在情绪上上瘾的一个理论。

  随后yu分享到从刚开始读这本书到现在的一个非常特别的看法:“我发现这本书与我之前读过的许多心理读物有一个大差别,就是在其他心理读物里,经常会出现‘你应该……’、‘你不应该……’、‘你要……’、‘你不要……’、‘你最好是……’、‘……是可行的’、‘与其……不如……’等这样的教导式、评判式字句,但是在这本书里却丝毫没有这些字句。在这本书里,没有评判,我读起来非常舒服。”

  许老师也想起了她的一个经历:“有一次我把这本书介绍给我的一个很出名的记者朋友去读,他读后告诉我,‘像你这么厉害的人,我想应该是推荐一本上等的好书才对,你怎么推荐这种书给我,读了老半天都不知道在说什么。’”柯医生补充说:“我也曾经把这本书介绍给我的一个朋友看,他看后也不知所谓,并且告诉我,‘你应该去看某某书。’后来,我按他的建议去读了他推荐的书,发现,那些书里的话大多都是‘你应该……’、‘你不应该……’。”

  于是,我有一个不解:“为什么这些人没有办法读懂或欣赏这样的书,反而要去读那些教条式、只讲大道理的书呢?”许老师回答说:“因为这些人习惯于被指示,他们希望别人把好东西直接拿给他们,而不自己去探索。所以当这些人来读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时,他们找不到权威。通常那些评判频率比较高的人,他们比较容易建立权威,但是却很少人愿意接近他们。其实,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老师拼命告诉学生‘你应该……’、‘你不应该……’,从小到大在这种教育环境学习的人,长到五六十岁了,还可能停留在这种‘你喂我,我就吃’的学习状态里。他们没有办法去独自探索‘我要……’,所以读这本书或这种书,给他们很累的感觉。”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9 - 2011 Stlqxl.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